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16〕32号文件正式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坚守一条红线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历史经验教训表明,红线意识是安全发展观的基本要义,什么时候红线意识强、守得严,安全发展观就树的牢、落的实,安全生产形势就平稳可控;建立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和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更加突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因此落实到生产企业层面,如何建立一套稳定、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如何强化红线意识、守得严、守得住的生产安全防线就是一个十分必要而迫切的课题;同时,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下面就建立企业安全防线做些许探讨。
企业“一把手”都知道,一旦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整个局面都可能失控。我们也希望企业“无急可应”,而不是事故发生之后的应急!要做到这些,其中一个关键前提,就是让“一把手”管安全不流于口号。但“一把手”面临的问题是:今天资金不回笼,今天企业就毁于一旦。“一把手”都知道一旦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不但经济损失很大,而且可能造成人生伤亡,可能自己会面临牢狱之灾。但如果让“一把手”为了这小概率事件,放弃跟重要客户见面应酬,放弃市场开拓的关键机会,真的很难做到。所以,“安全第一”在现实的压力下,最后经常扭曲成“安全最后”!但是,如果我们告诉“一把手”,真正抓好质量安全管理机制,能够让企业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凭空增加15%~25%的利润,甚至利润翻番6~8倍,这个时候“一把手”是否会推掉其他“忙盲茫”的事情,真正关注健康安全?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在编制应急预案、举行应急演练之前,责任单位必定要诊断分析风险隐患,以及历史上责任实体内部或者同行发生的安全事故、轻微事故、事故未遂先兆。而“事故隐患≈质量缺陷”,有统计表明,“质量缺陷”损失占营收 15%~25%,而中国制造业平均利润仅5%。美国GE公司、中国华为公司以及浴火重生的日本航空公司等很多企业已经用事实证明:“提升管理水平≈减少质量缺陷≈挖掘15%~25%的营收效益”。既然“事故隐患≈质量缺陷”,那么,“减少质量缺陷”不但把“事故隐患”扼杀于萌芽,同时能挖掘财务月报表“看得见”的“15%~25%的营收效益”,安全质量管理投入和产出经济效益的数据比率就会更加清晰。同样,“质量缺陷、事故隐患”的原因就会第一时间被诊断,第一时间被解决。所以,可以明确:从应急体系入手,分析事故隐患、事故风险源,从某个角度来讲,就是责任实体“赚到质量效益”的开始,同时因此能够第一时间铲除风险隐患,水到渠成地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所以安全管理不善带来内忧外患的企业难有光明前景,把安全管理工作列入企业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已成为一种必然。为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杜绝事故的发生,企业自上而下,从“一把手”、管理者到执行者,铸成三道安全防线,进而通过三道安全防线的有机、有序长效运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三道防线的布设有着严格的划分顺序,其各自行使的职责也有着严格的分工;为了保障这三道安全防线的有机、有序长效运转,一个专业、懂管理的安全工程师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有了这三道“防线”,事故当然就不容易发生。那么如何构筑起这三道安全防线呢?
1 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安全职责范围,并严格遵照安全标准化程序管理
企业内组织构成无疑由”一把手”、管理者和操作者,即“一把手”、管理层和操作层。首先“一把手”要纵揽全局,成立企业安委会或安全领导组,从宏观的角度做出安全工作的决策,放权与安全工程师及其所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部门,由其牵头组织企业各部门得力人员组成的安全标准化推进团队,研讨企业面临的安全形势和企业现有安全资源,制定出一系列相应意见、措施和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标准化制度,这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在安全上,如果“一把手”十分重视,就会带动整个安全工作,打开良好的安全局面,否则便会导致上行下效的不良后果,这就是”一把手”被称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原因。
我们先来说说安全的第二道防线的构建
管理部门的人资、行政、生产、销售、设备、财务等部门,处在“一把手”和操作层的中间,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要在“一把手”作出决策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地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标准化制度传播到执行层,确保各部门管理层“一岗双责”责任制的落实;要确保管理层、执行层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过程,即认识、理解和接受。这是紧接第一步之后的第二步,决定着企业的安全方针和计划是否能变成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并被及时、准确地传导到执行层的关键。
人资行政部门依照安全责任制度,应该对全员的安全素养的提升负责,要牵头生产、安全、设备、工艺、技术等部门,组织好各级各类员工的安全培训,比如“三级安全培训”“四新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以及“职业健康培训”等,确保培训质量,要求相关部门保存档案资料;设备部门除建立相应的设备台账(含特种设备)外,要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尤其是关键重点设备,确保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在检验有效期内,监督人资行政部门落实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取证和复训;编制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以及应急措施;工艺技术部门要注意淘汰落后工艺,选择尽可能安全环保的工艺及其原材料,编制包含应急对策措施的岗位操作规程并不断完善,确保岗位员工远离安全、职业危害等威胁;生产管理部门应该和相关部门一道,确保生产一线员工掌握各类操作规程和岗位应急对策措施,做好生产线工艺、设备等的安全运行记录,定期不定期巡查,落实管生产管安全的主体责任;销售部门要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在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代表企业和客户监督相关部门落实相关安全职责;财务部门要牵头建立企业安全费用管理制度,审核相关部门作出的安全费用预算和使用情况,将安全相关费用支出纳入安全费用投入台账;
我们再来探讨安全第一道防线的建立
作为一线员工,无疑是三道安全防线中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由于是执行层,企业制订的安全标准化制度中涉及一线员工的要求,如岗位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岗位设备操作规程、岗位历史发生事故及应急对策措施等,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注意依据员工的文化层次分类开展培训,其核心是严格的考试,必须通过足够的培训时间、取得足够的分数才可以上岗操作,尤其是岗位应会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必须是100分过关,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与抽考;凡是发生违章行为和事故的岗位员工,必须下岗培训并考试合格;通过管理层的培训和推行,需要由一线员工自己去领会、掌握并落实到生产操作中,最终的结果要靠第一道防线来体现。由于操作者直接面对现场,是预防事故的主体,因此说筑牢第一道防线,确保关口前移要求的落实是企业安全工作的最紧要一步,实施的好坏,关键看执行者最后的落实;就好比如运输公司”一把手”和管理层经常开会讨论严禁超限超载的对策措施,而执行层的大师傅却没能正确领会严禁超限超载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的运行管理考核制度,严禁超限超载制度的落实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希望不要在发生血淋淋的事故后再作深刻汲取教训这样无奈的总结。
那么,企业的第三道安全防线也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又在哪儿呢?这就是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他们代表着企业的“一把手”和安委会或安全领导组行使着综合安全监管的职责,对第一道、第二道防线进行综合监管;除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外,牵头组织开展有”一把手”参加的节假日安全大检查,牵头有相关部门参加的交通、电气、特种设备、防汛等专项安全检查,检查后形成隐患检查表,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落实整改,及时上报相关政府部门隐患及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企业的安全工作计划(含安全培训计划),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安全总结报告;对所有部门进行日常和年度的安全考核,向安委会或安全领导组提出奖励和处罚的报告;牵头相关部门制定安全隐患整改措施方案和年度安全费用预算;收集相关安全的资料,建立安全生产准入、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方面的安全管理档案,建立每一位涉及有毒有害岗位员工的一人一档健康档案;牵头开展安全“三同时”、消防、职业健康年度检测、评审等工作;牵头编制综合事故应急预案,每年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当企业发生事故时,协助“一把手”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开展事故救援,并及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有解释权和执行权,也承担依据政府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职责。
2 各级层面的认识到位和各项职责的具体落实
当我们在安全工作中有了明确职责划分后,最重要的就是按职责要求去履行。
就“一把手”来讲,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上,一是通过会议和文件制定方针、统一思想和明确态度;二是通过观察和蹲点,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和调整部署;三是对外参观和学习,以此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和增强观念。
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表明”一把手”的立场和态度,让管理者和执行者心中有数,增强信心。同时尽量在安全保障上进行物质投入,让一线员工有一个踏实稳妥的心态。因此,“一把手”在安全工作的具体操作上,必须是把握全局的“先行者”。
就企业的有关职能部门来讲,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把“一把手”授权相关部门制订的安全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一线员工中;二是根据企业“一把手”的有关精神,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贯彻;三是对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总结和反馈,以确保三条安全防线工作的正常运转。
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其次对生产一线进行部署和监察,再次对安全情况进行统计上报和总结。由于安全工作的复杂性,所以职能部门在操作上必须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对于企业的一线员工来讲,在具体的操作上,一是要深刻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把自身的安全与企业的命运有机地联系起来;二是严格按岗位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岗位设备操作规程、岗位历史发生事故及应急对策措施操作,做到无条件地执行操作规程;三是变被动管理对象为主动管理对象,自己管好自己。简而言之,员工进了企业,就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
每个员工本身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他们既可以促进安全工作,也可以阻碍安全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与他们的认识态度和自身素质有直接关系。首先每个员工在操作上要有甘于被管的思想,勇于接受监管,把被监管当作有益于自身的好事。其次要在执行中慎之又慎,求生保健康就是最大的原则。三是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又要去做一名监管者,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监管好周围的人。就员工本身来讲,搞好安全,就是自身的安全,自身安全了,也就达到了安全工作的目的。因此,员工只有把安全工作变做自己份内的事,才能最终有效地把好最后一道防线。
3 增强责任感的同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企业要想搞好安全工作,首先要有主体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来源于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敬畏。而想要搞好安全工作,最终离不开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要提高思想素质,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二要充分掌握安全规程的各项常识,对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为核心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三要提高业务水平,业务技术要过硬。
在企业安全工作中,“一把手”的综合素质高与低十分重要,具备较高素质的“一把手”能高瞻远瞩和洞察事物,并言之有理,令人心服口服,还由于他的权威性,使他对事物的认识更有说服力。因此,企业“一把手”提高综合素质不仅重要,而且要先行一步。
首先在思想上,“一把手”要明确安全与企业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和安全与员工利益的关系等,有了这一认识,就会考虑怎样去处理好这些关系。其次对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为核心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只有亲自掌握,才能在现场准确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一把手”的综合业务能力也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必备条件,素质越高就越有说服力和越有权威性。因此,企业“一把手”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地搞好企业的安全工作。
在企业安全工作中,安全管理部门担负有引领和综合监管的责任,因为安全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都要通过安全管理部门来监督落实。因此,首先要求他们懂得安全工作方方面面的道理,以此去督促各部门落实“一岗双责”,宣传和教育好自己部门的员工。其次要求他们熟知安全操作上的各项规程,以便成为生产现场防范事故的“火眼金睛”。在具备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投身安全事业的责任心。
对于一线员工来讲,提高安全工作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因为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当事人”,是一种“内因。“一把手”也好,管理层安监等部门也好,都是一种“外因”,他们努力工作的目的,最终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由此可见,员工素质的提高,就是自己管好自己。
员工必须在道理上明白企业为什么要搞好安全工作,自己为什么要接受管理;必须懂得操作中对事故的防范措施,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同时要清醒地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必须对自己的业务技术非常熟练以减少操作上的失误,在出现异常时有积极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在安全工作中,企业是为自己负责,自己也要为企业负责,一线员工只有把管好自己,保证安全上升到是为企业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个人及家庭的幸福这样一个高度,才能更好地增强责任感,使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情况也比较复杂,常给安全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仅靠“一把手”和有关职能部门来管和抓,势必会事倍功半,只有全员一齐努力开展安全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只要企业各级各类人员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构筑起以生产一线员工、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三位一体”的安全防线并有机、有序长效运转,标准之一就是看企业是否能够达到有效落实“反三违”,就是一线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工艺操作规程及设备操作规程、抵制任何形式和任何人的违章指挥且不会因此受到处罚;标准之二就是看企业是否能够落实变更管理制度,即企业“四新”工作必须先由采购、工艺技术、设备、人资、安全等部门责任人员的签字认知,一线员工得到完善的工艺、设备、应急方面的培训、考核;这样事故隐患就没有了存在的土壤,事故的杜绝就有了可能,企业的平稳发展的基础就能够得到进一步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