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6时7分,山东省中泰集团公司朝阳煤矿在3112材料道掘进工作面掘至510m时,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造成6人被困井下(图12-3)。事故发生后,枣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和淄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先后共出动90队次、992人次,经过11天的连续奋战,抢救遇难人员6名,完成了事故救援任务。
一、矿井概况
山东省中泰集团公司朝阳煤矿位于滕州市滨湖镇,2002年建井,2006年2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5×104/a,核定生产能力72×104/a。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开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
朝阳煤矿31采区3112采煤工作面开采的3煤,煤层平均厚度6.7m,平均埋深894m。该矿属按冲击地压管理的矿井,3112采煤工作面左右方均为采空区,属于“孤岛”采煤工作面,围岩应力较为集中。3112材料道采用综掘工艺,沿地板掘进,锚杆、错网及钢筋配合错索支护,巷道净断面积17m2,设计长度580m,已施工510m。
二、事故发生经过
11月17日,3112材料道掘进工作面夜班共出勤7人。22时20分到达施工地点,先期做好联网、转运锚杆、锚索等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结束后进入正常掘进工作。事故发生前迎头已施工完成两片网的作业任务,迎头顶板的锚杆、锚索及帮部的上半部支护已经完成;正进行最后的浮煤清理,出煤后进行迎头两帮下半部的支护。11月17日5时0分15秒,3112材料道掘进工作面发生了冲击地压事故。
三、事故处理经过
(一)接警出动
2012年11月17日6时30分,枣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接到事故召请电话后,大队长、副大队长、总工程师立即带领直属中队第一、二小队迅速出动。7时整到达事故矿井,向朝阳煤矿调度指挥中心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后,副大队长立即带领第一小队下井进行侦察,发现风门、风筒及带式输送机机架被破坏,煤尘较大,距离迎头110m处向里基本冒实,无法进入。接到事故报告后,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南监察分局、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及市安监局、市煤炭局及有关部门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炭工业局有关领导也相继到达现场。成立以副市长为总指挥的救援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枣矿集团、市政府有关部门、市中区区委、区政府、枣庄市中泰集团主要负责同志。
根据指挥部的命令,救护队负责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监护矿方恢复巷道通风,对冒落巷道进行巷口支护;考虑到出煤量很大,指挥部决定巷道支护与带式输送机维修同时进行,用带式输送机运煤,为下一步清理冒落物,恢复巷道,抢救遇险人员创造条件。
(二)沿底板疏通救援通道、小断面修复寻找人员生存空间
指挥部根据专家组意见,决定由外向里先恢复3112材料道外段的通风、压风、供水等系统。救援通道施工前首先对后路中的不安全地点用工字钢梁加强支护,在后路支护完整,确保安全后,再进入冒落区域施工。救援通道采用沿底板、小断面修复法寻找生存空间,在巷道上部沿左帮煤壁进行支护,顶部使用木板进行接顶,采用金属网配合塑料网护顶。9时左右小断面疏通至第一空顶区。
(三)沿顶板掘进,打探洞,快速搜寻有生存希望的遇险人员
第一阶段沿底板施工工程中,由于顶板破碎无法控制,加之锚网清理困难,清理速度缓慢,指挥部决定改为沿顶板进行掘进,掘出的导硐原则上高2.4m、宽2m。顶板采用锚杆、锚网配合塑料网支护;两帮采用锚索、锚杆、错网配合塑料网进行支护,安装刮板输送机转运至带式输送机出煤。考虑到顶板冒落下方的遇险人员生还希望不大,决定首先探查顶板未完全冒落、有生存空间的区段,搜寻有生存希望的遇险人员。具体方法:采取边掘进边用钻杆向底板进行探查,主要探查疏通处的导硐底板下部有无未冒落的空间,发现空间立即往下打探洞,然后从探洞用蛇眼探测仪进行探查或进入救护队员进行侦察,寻找有生存希望的遇险人员。顶板未完全冒落、有人员生存希望的区段搜寻完毕后,再清理冒落物,搜寻冒落物下埋压的遇险人员。
18日22时10分,救援人员在34m(测量起点为距迎头110m处)左下方打开1号探洞,救护队进入探查,发现里面已经冒实,无法进入,指挥部决定,填实后继续向前掘进施工。
11月19日9时10分,掘进至37M处,救援人员打开2号、3号探洞,救护队进入探洞检查,发现左方有带式输送机,空间高约1.7m、宽2m不等,从第三探洞向前10m、向后5m冒实,没有发现遇险人员。
11月20日13时,救援导硐掘至55m处,打开4号探洞。救护队进入探查,发现有隔爆水棚,高度1.67m,左帮有管路。16时,枣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再次进入探洞探查,迎头方向17.4m处发现防尘水箱、绞车,绞车旁边有两件棉袄,水箱左前方2m有一风机,前方冒实,未发现遇险人员。探查区内气体情况:02浓度为20.5%、C0无、C02浓度为0.03%、CH4浓度为0.02%,温度为33℃。
11月23日9时,救援导硐掘至89M处,打开5号探洞。21时30分,枣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进入探查,巷道高度1.72m,发现前方5m、后方4m处冒落,探查区内02浓度为20.6%、C0无、C02浓度为0.06%、CH4浓度为0.02%,温度为32℃,发现遇难者3人。根据现场指挥的命令,救护队将遇难矿工从探洞搬出,然后运出导硐。24日0时10分,3名遇难矿工搬运升井。
11月25日7时14分,指挥部决定:准备掘至110m工作面迎头,向下卧底破网打开6号探洞,探查下方空间,寻找最后可能有生存希望的遇险人员。17时30分,破开锚网,枣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进人探查,在综掘机前偏左3m左右底板处发现2名遇难人员。此处距离顶板有一定的空间,枣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将2名遇难人员搬运出探洞。救护队继续进行侦察,发现综掘机右帮有高1.4m、高0.8m的空间,左帮后半部冒实,前半部未冒实,综掘机截割机头在上部偏左,后部未发现失踪矿工。19时20分,两名遇难矿工升井。
(四)仔细排查各个探洞,搜寻最后一名遇难人员
26日2时50分,指挥部研究决定,重新对4号探洞进行全面细致的搜查,寻找第6名遇险人员。枣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进入搜查后,没有发现任何异味和遇难矿工。6时50分,再次打开5号探洞,重新进行探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同时,救援人员在导硐内向底板方向打钻孔10余个进行探测,也没有发现遇险人员迹象。
指挥部研究决定:迎头方向,已经超过带式输送机机尾(9m多),无人员迹象,应向后进行清理工作。26日8时,指挥部调动兖矿集团救护大队利用尸体搜寻仪在5号导硐口向外方向5~7左帮带式输送机处发现有遇难人员迹象。同时,第6名遇难人员的定位卡在调度室曾有一次显现,位置在安全洞附近(右帮),与尸体搜寻仪搜寻的位置不一致,距离达5m多,方向一左一右。指挥部命令加固扩宽5号导硐口,在导硐内清理搜寻遇险人员,利用单体支柱不破网支护。由于施工难度大,清理缓慢,指挥部决定改为由上至下大揭盖清理,寻找遇难人员。
11月28日6时,在导硐73m处,实行大揭盖清理,下卧施工6m时,发现除尘风机、撞楔接近原安全洞位置,发现以前的锚网下面有开关。7时50分,开始剪锚网,进行清理两帮支护。12时20分,除尘风机已经清理一半,安全洞门口除尘风机外侧发现遇难人员头部。14时最后一名遇难人员抢救升井。至此,事故救援结束。
四、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直接原因
矿井开拓布局不合理,3112采煤工作面形成孤岛工作面,3112材料道埋深为881~910,并处于三面采空及断层切割范围内的掘进巷道,煤层和顶板具有冲击倾向性,且顶板及高位顶板具有坚硬厚层砂砾岩,具备产生冲击地压的力源条件;该区域因停止作业产生的顶板压力释放失衡,形成叠加的高应力集中区;冲击地压监测预报及防治不到位,
导致发生击地压事故。
(二)间接原因
(1)朝阳煤矿对3112材料道掘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重视不够,对矿井小煤柱送巷存在高应力区及孤岛条件下的冲击危险性分析严重不足,冲击地压检测方法不可靠。
(2)朝阳煤矿没有委托有冲击倾向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3112工作面设计形状为梯形,工作面外长里短,应力越往里越集中,不符合防冲要求;《3112材料道防冲设计(防治方案)》不完善,设计中未明确施工帮部卸压孔到迎头最小距离;矿井未编制31采区、32采区专门防冲设计,矿井安全技术基础工作不到位。
(3)3112材料道前期巷道净断面积为14.8m2,顶部锚杆间排距为700mm×800mm,双排错步锚索间距为1.4m,后期断面已扩大为17.02m2,顶部锚杆间排距依然为700mm×800mm,双排错步锚索间距为1.4m,支护参数没有相应改变;作业规程中的支护规定低于采区设计的支护强度。
(4)3112材料道掘进工作面停产9天,复工后,防冲办未制定具体的3112材料道停工复产防冲检测及解危措施,冲击地压危险性检测及解危措施不力。
(5)朝阳煤矿防冲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防冲工区的分管领导不明确,没有设立专职的防冲副总,卸压解危人员不能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防冲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矿井没有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开展防冲培训工作、责任考核工作、投入保障工作,防冲办公会议制度落实不严格,与相邻矿井的联系没有专门联系记录。
(6)山东中泰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兼职现象突出,专业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不能依法全面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三)防范措施
(1)提高干部职工的防冲意识,特别是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对冲击地压的认识,切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进一步健全防冲机构和防冲保障体系,充实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矿井必须设置专门防冲机构,配备专职防冲副总工程师,配齐防冲专职施工队伍。
(2)矿井要优化开拓布局,完善采区防冲设计,避免形成高应力采煤工作面。对在目前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条件下孤岛工作面无法实现安全开采的,严禁安排采掘活动。
(3)矿井要完善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要及时对微震监测、应力实时在线监测及钻屑法检测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编制防冲预测综合分析日报,做到日分析日通报,经总工程师签字,并及时告知防冲施工和生产作业相关单位。矿井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向矿分管负责人及部门责任人实时发送冲击地压预警和预报信息。
(4)矿井要完善冲击危险采掘工作面解危措施。除钻孔卸压外,完善爆破卸压、注水卸压等切实可行的卸压措施,确保解危到位。在巷道掘进过程中,迎头超前卸压钻孔最小剩余长度和帮部卸压钻孔深度必须重新评估论证,确保在卸压保护带内安全施工。巷道支护方式应进一步优化,锚杆直径的选取及锚杆(索)布置的间排距、密度应综合考虑,适当加大锚杆(索)直径,支护参数选择要科学、合理、可靠,并应进行专家评估,确保支护方式满足安全需要。
五、经验与教训
(1)各级领导重视。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赶赴事故矿井,省委书记、副省长分别对抢险救援工作及今后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批示,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炭工业局及枣庄市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先后赶赴现场指导救援,主持制订救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对坚定指战员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2)救援方案灵活,调整及时。救援初期,指挥部沿底板进行掘进施工,掘进困难,进展缓慢。随后,指挥部及时调整救援方案,采取沿顶板打救援导硐的方式,快速掘进。
在掘进过程中,边掘进边向底板打钻寻找生存空间。没有生存空间,不必打探洞,继续向前掘进。首先搜寻有生存希望的遇险人员,最后再搜寻无生存希望的遇难人员。救援工程中,指挥部每天都召开几次会议研究救援方案,多次不间断地向现场工人和干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正确判断6名遇险矿工在事故发生时的工作位置和遇险后可能躲避的位置,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信息,为救援工作少走弯路,加快救援进程,提高救援速度,缩短救援时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3)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在枣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全力救援的同时,指挥部又调集淄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前来支援,两救护队并肩作战,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积极抢救,加快了救援进程。同时指挥部安排矿方有经验的掘进工人负责导硐的掘进与维护,救护队负责现场掘进时的安全监护、打开探洞后进入探洞检查、搜寻抢救遇险人员,救援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同时,掘进过程中每班都有一名副矿长跟班掘进,救护队有大队级领导现场带班,专家组及时到现场了解安全、进度、方案执行情况等,为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正确、快速、有效、有序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