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东营市是一个新建城市,位于胜利油田腹地,油地军校共处一城,人员组成复杂。由于起步较晚,地方工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运输企业居多,危险性较大。再加上海岸线长、海况复杂,以及公路密度大、通车里程长等因素,使的我市的安全生产面临诸多压力。尽管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但平时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够,导致企业安全管理落后,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企业职工安全技能缺乏,“三违”现象严重,导致事故时有发生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安全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安全监管乏力,失控漏管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与安全生产氛围不浓,安全文化建设不够深入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我市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把它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一是成立组织。市、县两级成立了专门的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安全宣传教育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安排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每年年初都制定下发专门的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二是强化责任。通过颁发或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形式,把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列入了对各级、各部门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和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的内容,年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极大地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三是及时调度。实行了安委会重点成员单位和重点企业定期例会制度,对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及时调度,分析、解决重大问题,总结、通报有关情况。四是严格考核。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进行严格的考核奖惩。通过以上措施,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为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建立安全文化长效机制,强化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结合东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和本土文化特点,以“文化兴安、构建和谐”为指导,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总结提炼,我们确定了建立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位一体的安全文化目标体系,并进行了扎实推进。
(一)以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为目标,建设先进的观念文化。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我们积极倡树“以人为本、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也是政绩”等发展观、责任观和政绩观;在企业主要负责人与安全管理人员中,积极倡树“安全也是生产力”,“以人为本抓安全”,“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安全就是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尊重生命、尊重健康”等哲学观、效益观和情感观;在企业职工中,积极倡树“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不安全、不生产”,“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尽责”,“守规程、反违章”,“安全是幸福的保障”,“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等责任观、纪律观和幸福观;在广大群众中,积极倡树“安全至上、生命为天”,“学习安全、参与安全”,“遵章守纪、出入安全”,“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安全你我他,幸福千万家”等安全观和价值观。这些理念的培育与传播,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以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为目标,建设完善的制度文化。为促使安全生产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近年来,我市各级先后出台了多个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文件,建立了监督管理举报、工作责任、行政机关负责人安全管理奖惩、“一票否决”等多项制度。扎实开展了“双基”工作建设、深化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推动各级各部门、企业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探索出一些促进制度落实的奖惩措施。从政府到部门、企业都形成了监督、考核、奖惩的约束激励机制,为“依法治安”建立了坚强的制度文化保障。
(三)以提升本质安全保障为目标,建设成熟的物质文化。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安全生产的可靠保障。近几年,围绕有效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我们采取综合措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一是狠抓源头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杜绝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查处违法行为,纠正事故隐患,取缔非法生产经营;三是落实各项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开展安全技术创新;四是积极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今年1至10月份,全市已累计查处企业违法行为70余起,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单位80余家,查出并整改事故隐患6000余条,投入安全设施、设备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1.2亿元。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进了企业的安全条件,有效提升了我市的本质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