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 劳动者 B 单位职工
C 用人单位 D 以上全是
3、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B)。
A 标本兼治、防治结合
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4 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职业病是指(B)。
A 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B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病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5、《职业病防治法》中所指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是(D)。
A 安监部门 B 卫生行政部门
C 劳动保障部门 D 以上全是
6、《职业病防治法》所规定的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最高罚款金额为:(C)
A 100万元 B 80万元
C 50万元 D 30万元
7、目前我国职业病发病率最高的是(A)
A 尘肺病 B 噪声聋
C 铅中毒 D 苯中毒
8、用工单位应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B)。
A 5% B 10%
C 15% D 20%
9、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套专职或者兼职的(A),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B 应急管理人员
C 工会督察员 D 以上全部
10、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A)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1、我国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实行(B)的制度。
A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
B 国家监察、政府监管、企业负责
C 国家监察、政府监管、领导负责
D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领导负责
12、化学危害接触控制原则包括a、消除替代原则;b、工程控制原则;c、个体防护原则,优先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A abc B bac C acb D 以上全不对
13、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 C)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A 兼职工人 B 单位职工 C 专人负责
14、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 C )。
A 追究民事责任 B 给予经济处罚 C 追究刑事责任
15、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C )。
A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B 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C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16、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B )负责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察工作。
A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C 中华全国总工会
17、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由(A )负责。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卫生行政部门 C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18、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由(B)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工作。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卫生行政部门
C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19、工会组织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A),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 监督 B 检查 C 建议
20、《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C)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 安全生产 B 劳动保护 C 预防、控制
21、《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B)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A 中华人民共和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
B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22、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A ),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B 应急管理人员 C 工会督察员
2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 )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A 用人单位 B 单位职工 C 劳动者
24、(B )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A各级工会组织 B用人单位 C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25、用人单位的( A)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 B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 C 投资人
26、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C)标准。
A劳动保护 B安全生产 C职业卫生
27、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B)的原则。
A职业卫生 B分开 C劳动保护
28、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A)间等卫生设施。
A 孕妇休息 B 食堂 C 车间办公室
29、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C),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 同时报批 B 同时规划 C同时设计
30、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C)。
A 劳动防护设施验收评价
B 职业卫生设施验收评价
C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1、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C)管理。
A 规划 B 计划 C 特殊
32、用人单位应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A)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A 不得 B 可以 C 部分可以
3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B)。
A 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B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C 职工普通体检结果
34、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B)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A 职业健康检查 B 职业健康监护 C 定期健康检查
35、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B)承担。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工伤保险基金
36、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C)。
A 劳动者承担
B 用人单位先行垫付,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C 用人单位承担
37、工会组织应当(B)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
A 监督 B 督促并协助 C 协调
38、劳动者可以在(C)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A 用人单位所在地 B 本人户籍所在地
C 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
39、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C)诊断为职业病。
A 可以 B 不能 C 应当
40、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A)承担。
A 用人单位 B 劳动者 C 社会保障部门
41、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A)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 不得 B 可以 C 经领导批准可以
42、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C)。
A 安排下岗,并给予一次性补贴
B 解除劳动合同
C 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43、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A)的规定执行。
A 工伤保险 B 社会救助基金 C 社会医疗保险
44、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B)提出赔偿要求。
A 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 用人单位 C 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主管部门
45、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A)承担。
A 用人单位 B 劳动者 C 工伤保险基金
46、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B)。
A 并向劳动者说明情况
B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C 并终止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的待遇
47、(A)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A 用人单位 B 医疗卫生机构 C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48、用人单位对从事(C)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A 体力劳动 B 脑力劳动 C 接触职业危害作业
49、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C)。
A 劳动保护用品 B 安全防护用品 C 职业病防护用品
50、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A)。
A 不变 B 终止 C 与下一个工作单位协商解决
51、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B),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A 规章制度 B 责任制 C 机构
52、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C)。
A 新产品 B 新方法 C 新材料
53、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检查并予以支持配合,不得(B)。
A 拒绝 B 拒绝和阻碍 C 阻碍
54、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B)和致畸形物质。
A 致病 B 致癌 C 损害
55、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两部法律分别赋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和
监管责任。 ( B )
A 安全生产 职业卫生 B 安全生产 职业病防治
C 安全 健康 D 以上都对
56、 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而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 )
A 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
B 安全生产经营法 职业病防治法
C 安全生产法 51号令
D 安全生产经营法 51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