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当前大力推进户用沼气池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农村大力推进户用沼气池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解决生态家园建设的突破口,从农村能源不合理的消费角度出发,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发展户用沼气池确属最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上促养殖业,下带种植业;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好方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农村能源是一项长期工程,沼气池建设、使用、管护更是一项永久性工程,所以重视农村能源机构建设,规范在农村推广小型公益事业就不能从短期项目的实现为目标,而更应该有理性地发展、有规范的管理、有健全的机构。这就是本文的观点,也是一种结合基层实际的探索性文章。
一、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沼气建设现状
巫溪县地处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上游,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由于自然、历史、人口和发展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县生态十分脆弱,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经济欠发达,社会较落后。农村能源现状令人担忧,发展滞后、燃料结构不合理,生产生活用能主要是以薪柴、秸杆和原煤为主,电能、液化气、沼气的普及利用率较低。薪柴和秸杆作为燃料占农村能源70%以上,因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库区环境生态日益被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确保库区的长治久安,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巫溪县编制了《2001-2030年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巫溪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将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巫溪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确立了农村能源、农村庭院生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高效生态农业、环境保护五大重点工程。
全县从七十年开始建沼气池、节柴灶,由于当时干群思想意识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建筑材料低劣,所建的沼气池、节柴灶质量差,已基本报废。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技术上有所提高,材料更新,建设的沼气池、节柴灶使用效果较好,但建设速度十分缓慢。九十年代末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中投入了部分资金,启动了农村能源建设示范村11个,建设沼气池1350座,节柴灶1800余户。到目前为止,全县有沼气池8418座,节柴灶15000户左右。
(二)、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农户感到资金压力较大。按现行物价水平测算,农户建一个沼气池需投资两三千元左右,如果完善“三改”(改圈、改厨、改厕),合计需投资好几千元。按现行政策,农户“一池三改”上级补贴不到1000元,农户承受的经济压力较大,资金投入问题已成为沼气发展的第一瓶颈。
沼气综合利用工作基本停留在自发阶段。不少地方对沼气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的单一利用上,在探索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系统的、有目的的示范引导。
安全意识淡薄。有些沼气用户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防护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了解不多,而且管理措施滞后,缺乏有效的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沼气建设在技术服务上存在一些问题。技术员只在建池时有工资,平时服务没报酬,致使后期技术服务及维修跟不上来。这种现象对未建又想建池的农户影响较大。后续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体制不顺、资金不足、服务对象不集中等问题,当前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建池农户得不到有效服务,因而挫伤农户建池积极性,影响了沼气池建设的进度与推广应用。
农户在使用沼气或沼气池运行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概括来讲,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用户缺乏沼气池运行管理的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无法保证正常、持续、稳定地用上、用好沼气;二是用户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三是一些农户对沼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认识不足。
技术培训亟待加强,人力、财力投入不适应工作需要。一是从事能源工作的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建池技工数量严重不足且流失量大,其技术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三是对农户的培训有待加强。
当前推动沼气发展主要靠上级对下级的政绩考核措施下达发展沼气指标,且要求集中连片发展,乡村两级特别是村级压力大,任务难以完成。村级组织普遍反映,发展沼气搞任务指标不符合当前农村实际。
部分地方和单位对沼气建设重视不够,工作没有形成合力。由于对沼气池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少数基层领导还没有真正从职能角度认真参与沼气建设,职责不明、参与不足与挂名现象普遍存在,难以适应大规模推广工作。
国家没有稳定、持续的项目扶持政策,政府也没有稳定、持续的保护规定。沼气的发展此一时彼一时的现象依然存在,不能只在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时,就迅速建设一批沼气池,如果第二年没能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马上就停止了沼气池建设。这样从事农村能源工作的同志也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忙碌或休闲,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积极性。政府不能断断续续地跟着国家政策走,要么就扶持一下、要么就停止扶持。这样就阻碍了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使基层工作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