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峰峰矿务局党委宣传部许凯同志根据峰峰矿务局安全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写了这篇文章。文章中列举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文章中提出的安全教育工作要重实效、抓“盲区”、抓班组长教育、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者先受教育等观点,均具有借鉴作用。希望读者尤其是在煤矿工作的读者能从这篇文章中受益。
——编者
六个不对称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面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有些单位在安全生产中陷入了“年年栽树不见绿”的怪圈,“安全到底为了谁”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安全目标的实现与实际结果不对称。每年各单位都制定明确的安全目标,对降低百万吨工亡率、杜绝重大非伤亡事故等都有量的要求。各单位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安全生产会议,下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安全指令,各单位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但实际情况是,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年的单位非常少。一些单位至今没有实现过完整的安全生产年。生产过程中的零打碎敲事故像一个顽症,怎么也除不了根。这些事故被一些管理干部比喻成定时炸弹,搞得基层各单位的管理干部头都大了。
安全教育的全方位与出现教育“盲区”不对称。井下职工队伍结构多样化。仅从用工性质来看,有固定工、长期合同、农民轮换工、短期农民合同工(即所谓的“天工”)。各单位虽然实施了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教育,但在实现全员上有差距。如教育对象往往是住宿舍的职工,而对家居附近农村、下班直接回家的职工和“天工”的安全教育一直没有解决好。这就造成了安全宣传教育覆盖不全,出现了教育“盲区”。据了解,短期农民合同工已经成为各单位井下生产一线的主力,属于“当工人种着地,家里家外都受益”的特殊群体。这些人在小煤矿干过几年,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在井下抽烟、酒后入井等。
宣传造势力度与客观效果不对称。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各单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宣传造势。可实际情况是,各单位搞的安全教育活动表面上红红火火,但造势所生产的“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属于高投入、低产出,宣传造势的质量大打折扣。
警钟长鸣与时紧时松不对称。有的单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提出这样的观点:“从事井下生产,不安全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但实际情况却是,一些单位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往往对抓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和预期性认识不足。单位发生了事故,就上下动员,高度戒备,严格管理,过了一阵子就放松了、麻痹了、习以为常了。有的职工形容这种时紧时松的管理是“抽风”现象。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与“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不对称。调查中发现,各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很多,涉及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并且还在不断修订,补充、完善。有的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达120项之多。有单位提出,“宁让三违骂着走,不让家属哭着来”,对发生“三违”的人员,组织他们到井口喊话、让电视曝光、进学习班等等。但井下“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扒、蹬、跳等严重“三违”现象继续发生。
现代化管理要求与职工素质滞后不对称。现在井下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各单位在招工中要初中毕业以上的,有些单位指明要技校毕业生,对初中以下的一律拒之门外。目前,井下生产一线的职工队伍,表面上是以初中生为主,但相当部分是初中以下,甚至还有文盲。一些单位的区科管理人员,尤其是班队长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在生产过程中的粗放管理方式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区科管理人员看不懂作业规程,“将军不识作战地图”。
五大分析找原因
安全宣传思想教育产生的“不对称”现象,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安全生产状况的时好时坏,对此不能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
从主观上分析 我们认为,安全宣传思想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与一些单位的区科管理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的班组长有关系。有数据表明,近几年各单位因严重“三违”造成非伤亡事故或工亡事故的,班组长占相当比例。那么,为什么班组长发生“三违”多?为什么有章不循,违章指挥?深层次原因在于部分区科管理人员、班组长受利益驱动影响,反映在施工现场就是“多干活、多挣钱”。而且现在的一些生产过程中的急、险、难活大都是班组长去处理,他们的思想意识、管理能力、工作水平与生产环境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其关系,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生产和效益放在第一位。
从作业现场分析 尽管前几年安全欠账多,但各单位还是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对井下进行安全投入。譬如,九龙矿仅2002年就在井下投入了800万元,通二矿3年来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即使这样,一些单位的工亡事故或重大非伤亡事故还是不断发生。而且,发生事故的现场往往不是安全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段,反面是安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这是不是职工的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在作祟?
从职工队伍现状分析 单位的用工性质造成了职工队伍稳定性较差,安全教育对“天工”来说是盲区。实事求是地说,这部分群体也比较注重自身安全,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不愿意参加车间组织的安全宣传思想教育活动,认为用处不大。所以,他们尽管思想上是注重安全的,而且,自认为有危险的关键岗位也不愿意去冒险,但为了“赶活儿、抢进度”,为了多挣钱,往往忽视安全,造成零打碎敲事故的出现,严重的还导致工亡事故发生。
从安全思想教育上分析 在安全教育中,管理人员成了“当然的”教育者。职工群众往往是被教育者,个别管理人员工作不深不细,缺乏针对性和耐心说服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引起职工的反感,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些单位开展的安全教育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在面上搞了一些形式看似十分热闹,效果往往不佳。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安全宣传思想教育中存在管理人员与职工群众的情绪对立,为什么安全教育的形式、方法吸引力不强,为什么投入的精力多、花费的时间多,而效果却不理想。
从制度落实上分析 为什么在执行规章制度中有“抽风”现象?为什么久查的问题久存在?为什么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与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没有做到“工作具体化,责任人头化,指标数量化,软任务硬化”有非常大关系。有些单位的管理人员为了作顺水人情,故意掩盖“三违”的真正原因,分析不彻底,处理有余地,无形中诱发了“三违”人员的侥幸心理,也使得其他职工纷纷效仿。个别单位的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有吃拿卡要的不正这风,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安全监督的作用。“说情风”和“随意性”等问题,使得规章制度的执行大大折扣,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解决问题抓关键
反思安全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现状,研究问题,提出治本之策,为搞好安全教育打好基础。
把教育重点放在管理人员身上。事实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把重点放在基层单位班组长、区科长两个层面的管理人员,使安全教育真正“进班子到干部”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多受教育。通过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确自己肩负的政治责任以及法律和道德责任,真正认识到如果安全生产搞不好,不仅无法向职工群众交待,个人能力,企业形象都会产生连锁的负面效应。
确保安全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统一。扩面——就是扩大覆盖面,实现安全教育的“全承载”,做到一个环节不能漏,一个职工不能少。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重点,高度重视本单位安全教育的“盲区”和“空白点”。提质——就是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安全教育效率的最大化。安全教育不能做“无用工”,也要算成本账,也要讲投入和产出,使安全教育能够实现政治账收益,经济账收益。这就要求做安全教育的同志必须加强自身培训,优化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结构,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坚持依法从严和民主管理相统一。在安全目标责任管理机制中,要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在安全教育预警机制中,要保证思想预警、生产预测、故障预险、标识预防;在安全教育机制中,要做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学习、相互促使干部职工真正提高素质,掌握技能,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证;在安全监督考评奖惩机制中,要解决程序与标准的统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自律”,启发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通过评议、讨论等方式,切实解决“安全到底为了谁”的认识问题。
增强宣传教育的时代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要求,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安全宣传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进一步做到针对经常发生的问题,从制度上解决;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从规律上找原因,保证安全教育富有时代感,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安全宣传思想教育要创新,必须走现代化之路,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要不断更新和优化安全宣传思想教育的载体,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利用更多的新的科技成果,诸如:多媒体技术、声光电技术、互联网技术、远程教育等。
为从深层次解决问题寻找理论支持。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解决干部职工深层次存在的安全思想问题,做到早研究预测、早对症下药,早开展教育,为深层次解决职工群众的安全思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积极研究现实条件下企业安全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研究企业职工的行为规律及各类事故中的人为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提炼适合本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在安全目标、安全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哲学、安全价值等方面进行理念引导,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