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预防针是为人体注射疫苗,以抵抗各种病菌侵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有不少企业将这一原理广泛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如配备消防器材、进行安全事故模拟演习、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等等,这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准确处理各种突发事故苗头,保证安全生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然而,在有些时候存在着另一种不太合适的“预防接种”,这就是在每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前,先下通知,给各受检单位打“预防针”,随即受检单位上下一片忙碌:擦设备、搞卫生、消除安全隐患、补台帐记录等……这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虽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因受检单位早已有准备,很难查出平时工作中的真正弱点和共性问题,不能真正反映受检单位平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甚至有少数班组会把这样的安全检查当成“习惯动作”,走过场、图形式,最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失去了安全检查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各单位都会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系列大检查活动,不时还要组织对基层班组进行检查。如果检查事先不打招呼,不打“预防针”,来个“突然袭击”,查出的问题虽然多一些,但隐患和问题暴露出来总比掩饰起来要好得多。纵观全国各地发生的安全事故,大多是因为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场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为此,安全检查还是少打“预防针”,少些“预约式”检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一线班组的迎检压力,有利于发现班组真实问题,督促受检单位及时对存在的事故隐患整改,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平时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企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