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必须尺寸准确,板面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拆除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养护等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计划模板采用“多层板面,方木背楞,钢管支撑,散装散拆”的模板体系,即多层板模板体系。
为确保±0.000以上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计划投入两套柱模,三套梁、板模板。
2.1、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观察结构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你、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2.1.2、重要把关点:牢固、严密、准确、不变形。
2.1.3、重点查:口、角、通线、垂直、施工缝、脱模剂、模板内杂物。
2.1.4、立模前工作。
2.1.4.1、绘制关键性轴线控制图,每层复查轴线标高一次;绘制预留洞图、预埋件图,并在自检的基础上抽查;重要模板要经设计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回填土要分层夯实,支撑下面应根据负载大小进行地基验算,加设垫块避免沉陷。
2.1.4.2、检查上道工序(钢筋、水电预埋、洞口预留等)是否验收。
2.1.4.3、柱内杂物,表面浮浆是否已清除。
2.1.4.4、轴线、边线、控制线是否准确无误。
2.1.4.5、按上、中、下设置三道模内顶撑,水平间距900mm,阴阳角处设双定位筋。
2.1.4.6、柱模板根部用1:2:5水泥砂浆塞缝。
2.1.4.7、梁柱节点模板均要粘贴海绵条,以防漏浆、毛角。
2.1.4.8、模板正反面必须清理干净,正面均匀涂刷水融性脱模剂,配件刷油、且不得刷多,否则会污染钢筋计原混凝土图面。
2.1.5、模板材料:采用18mm厚多层板。
2.1.6、模板加工:
2.1.6.1、多层板模板加工时拼缝采用硬拼缝。
2.1.6.2、模板加工后必须检查验收和试组装,并按其规格、类型、使用部位进行编号、标识。
2.1.7、模板堆放
搭设模板堆放架子,架子斜杆倾角≤75°,架子间设600mm通道。堆放区设标志牌和工具架:标志牌标明模板适用范围、吊运保养办法、脱模剂涂刷情况、使用安全等施工中注意点。
2.1.8、模板安装
2.1.8.1、模板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1.8.2、支撑牢固、稳固。
2.1.8.3、保证不跑位、不变形、不涨模的措施切实可靠。
2.1.8.4、模板安装前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涂刷后用干棉纱再擦拭一遍。
2.1.8.5、顶板梁底模保证起拱高度1‰-3‰,起拱线顺直。
2.1.8.6、连续梁在支设底模及侧模时必须拉通线。
2.1.8.7、顶板梁模板支设必须保证上下层支撑同心,并在支撑下垫通长木方。
2.1.8.8、跨度≥4m的梁板,按1‰-3‰起拱,起拱时四周边角严禁抬高。
2.1.8.9、阳台的支撑上下垂直在同一受力点,严格按方案要求设立柱和主次龙骨。
2.1.8.10、建筑和结构标高要分清。顶板模施工依据建筑±500mm水平控制线。
2.1.8.11、顶板模板施工时应预留出预留孔位置,用红线标出,构造柱中线、边线,顶板钢筋位置线。
2.1.8.12、顶板梁模板设置清扫口,绑扎钢筋前及浇筑混凝土前用手提鼓风机吹干净锯末等。
2.1.8.13、制作模板时,严禁在现场只好的模板面上聚裁,避免造成锯末掉入梁内无法清理造成混凝土夹渣。应根据尺寸要求在木工棚内加工装配好再到现场支模,扎钢筋前要先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按鬼发验收模板,避免偏差超限。
2.1.9、模板校正。
2.1.9.1、大角必须挂通线,上口必须拉直线,内线必须挂垂线,阳台挂通线。
2.1.9.2、通长模板先校正两端模板,然后拉通线校正通长模板,板与板缝平整不得错位,芯带不能少,且两端各两个销子固定。
2.1.9.3、支模检验合格后校正模板的通线不拆除,混凝土浇灌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
2.1.9.4、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及时填写检查记录。
2.1.10、成品保护。
2.1.10.1、柱模板拆除后立即用50mm宽模板对边角进行保护,高度1.5m。
2.1.10.2、钢拆除模板的墙体、柱严禁磕碰,拆模板时,必须按顺序拆除,拆下的木方、架管、模板一一用手接住放到地面。
2.1.11、拆模时间:必须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验结果而定,由技术负责人接到同条件试块试验单后确定拆除范围,下达拆模令,方可拆模。
2.1.12、拆模强度: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验结果墙、柱、梁侧模达到1.2Mpa即可拆除,顶板梁达到75%的设计强度即可拆除,阳台悬挑结构达到100%的设计强度方可拆除。
拆除后的模板木方堆放高度不得随意,规定如下:架管集中堆放高度不得超过600;木方、模板集中堆放不得超过800.
浇筑混凝土时,看模人员必须及时对漏出的水泥浆进行清理干净。
2.2、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2.1、防止轴线位移的保证措施。
2.2.1.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洞口、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2.1.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2.1.3、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地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砼上预埋短钢筋固定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正确。
2.2.1.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正确。
2.2.1.5、根据砼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2.2.1.6、砼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2.1.7、砼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2.2、防止标高偏差的质量保证措施。
2.2.2.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平。
2.2.2.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2.2.2.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2.2.2.4、预埋件及预留洞口,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准确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震动预埋件与模板。
2.2.2.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2.2.3、防止结构变形的质量保证措施
2.2.3.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自重及浇注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2.2.3.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业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板,以确保支撑不下沉。
2.2.3.3梁、柱模板采用卡具,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
2.2.3.4梁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注时,梁上口宽度。
2.2.3.5、浇注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注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2.2.3.6多层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2.2.4、防止接缝不严的质量保证措施
2.2.4.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项混凝土结构细部翻成详图,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2.4.2、制作时拼装要严密。
2.2.4.3、浇注混凝土时,模板要提前浇水润湿,使其胀开保证拼缝严密。
2.2.4.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2.2.5、防止混凝土夹渣的质量保证措施
2.2.5.1钢筋绑扎完毕,用手提鼓风机或者压力水清除模板内杂物。
2.2.5.2、在封模前,由专人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
2.2.5.3、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大于或等于100MM*100MM,模内杂物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2.2.6、防止模板支撑不当的质量保证措施。
2.2.6.1、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2.6.2、钢管支撑体系扣成整齐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
2.2.6.3、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在支撑底铺垫垫板。
2.2.6.4、在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2.2.7、保证梁模板质量的措施。
2.2.7.1、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模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
2.2.7.2、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置,若超过60cm,应加钢管围起。若梁超过700mm,应在梁中加对穿螺栓,与钢管围檀配合,加强侧梁模刚度及强度。
2.2.7.3、支梁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模板吸潮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微缩短,使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
2.2.7.4、侧梁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张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2.2.7.5、梁侧模上口模横档,应用斜撑双面支撑着顶部。如有楼板,则上口横档应放在模板龙骨下。
2.2.7.6、模板支立前,应认真涂刷隔离剂两度。
2.2.8、保证柱模板施工质量的措施。
2.2.8.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2.2.8.2、柱子至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2.2.8.3、柱子底部应做小方盘模板,或以钢筋角钢焊接成柱断面外包框,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2.2.8.4、成排柱模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柱距不大时,应相互应用剪刀撑及水平撑搭牢。柱距较大时,各柱单独拉四面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
2.2.8.5、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0~800m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炸模。
2.2.8.6、模板上混凝土残渣应清理干净,柱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得棱角不受损伤。
2.2.9、保证模板施工质量的措施。
2.2.9.1、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撑面平整。
2.2.9.2、支撑材料应由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撑在软土地基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板,必要时垫板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着地面上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
2.2.9.3、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以便拆除。
2.2.9.4、板模应按规定要求起拱。
2.2.10、保证异形柱模板的质量的措施。
2.2.10.1、弯曲变形刚度不足的模板应剔除,阴角处模板设销栓固定,模板阴角处加设竖向压杆,采用对拉螺栓固定钢管围檀,对拉螺栓要靠近阴角处。
2.2.10.2、立模前对楼面找平,或在柱根部外侧处采用水泥砂浆封堵。
2.2.10.3、检查模板拼缝严密情况,并于立模前验收。混凝土应分层浇捣,每层混凝土500mm左右,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不大于200mm延续振捣时间30s左右,不得过振。
2.2.10.4、柱混凝土浇筑前先铺一层与所浇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5~10cm水泥砂浆,柱模板浇水充分湿润。
2.2.11、保证楼梯模板质量的措施
2.2.11.1、底模应平整,拼缝要严密,符合施工范围要求,若支撑杆细长比过大,应加剪刀撑撑牢。
2.2.11.2、用多层板组合模板,楼梯支撑底板的木龙骨间距宜为300~500mm,支撑和横托的间距为800~1000mm,托木两端用斜支撑支柱,下用单楔楔紧,斜撑间用牵杆相互拉牢,龙骨外面钉上外帮侧板,其高度与踏步口齐,踏步侧板下口钉1根小支撑,以保证踏板侧板的稳固。
2.2.12、保证阳台雨蓬模板质量的措施。
2.2.12.1、认真识图,进行模板翻样,重视悬挑阳台、雨蓬的模板及支撑,确保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及稳定性。
2.2.12.2、雨蓬底模板根部应覆盖在侧梁模板上口,其下口50mm×100mm木方钉牢,混凝土浇筑时,振点不应直接在根部位置。
2.2.12.3、悬挑阳台、雨蓬模板施工时,应根据悬挑跨度将底模向上反翘2~5mm左右,以抵消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下翘变形。
2.2.12.4、悬挑阳台、雨蓬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现场同等条件养护制作的试件,当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阳台、雨蓬模板。
2.3、模板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2.3.1、一般规定
2.3.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2.3.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2.3.1.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3.2、主控项目
2.3.2.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2.3.2.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玷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2.3.2.3、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2.3.3、一般项目
2.3.3.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2.3.3.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3‰ 。
2.3.3.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2.3.3.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验方法 | |
轴线位置 | 5 | 钢尺检查 | |
底模上表面标高 | ±4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
截面内尺寸 | 基 础 | ±10 | 钢尺检查 |
柱、墙、梁 | ±4, ﹣5 | 钢尺检查 | |
层高垂直度 | 不大于 5m | 5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大于 5m | 7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2 | 钢尺检查 | |
表面平整度 | 3 |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
2.3.3.5、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3.3.6、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撑宜分散对放并及时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