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尽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职业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广泛,方法与手段众多,识别对象千变万化,且往往不同属性的识别对象要用不同的识别方法,但究其识别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而言仍是基本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思维方式与依据的理论统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有从因到果原理、类推原理和从量变到质变原理等。
1 从因到果原理
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能量的转换以及物料的泄漏等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工作场所异常气象条件、通风不良、劳动组织与管理失误等则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增高的间接原因。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并达到致病的浓度(或强度)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因素耦合在一起导致的。当缺少其中的必要因素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致病作用就会很大程度减弱或者消失。这就是因果关系的识别。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借鉴科技文献、相同项目数据、典型事故案例等资料,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来源及其因果关系,即可科学地推断、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实现从定性识别到定量识别的转化。
2 类推原理
类推也称类比,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存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类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同类属性的推理过程。类推方法可分为定量类推和定性类推两大类。常用的类推方法有代替推算法、因素推算法、平衡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和概率推算法等。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最常用到的是以同类或类似装置的职业卫生检测数据进行项目类比评价的方法。也就是典型的代替推算法。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在应用时要注意判断结论的可靠性,其方法有:
① 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
② 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属性愈本质,则推出的结论愈可靠;
③ 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事项与类推的属性之间具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则推出的结论可靠性较高。
3 从量变到质变原理
许多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同样存在着典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氨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随浓度增高逐渐增大:
① 当氨气浓度在9 8mg/m3以下时,对人体无刺激作用;
② 当氨气浓度在140mg/m3时,人体感觉眼和呼吸道刺激反应;
③ 当氨气浓度在7000mg/m3以上时,人体吸入可立即致死。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时,要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思维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害物存在与否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存在的量。因此在评价工作中,人们常常更多地关注工作场所有害物浓度(强度)是否超标以及超标倍数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基础。在工作中应遵循全面识别、主次分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 全面识别原则
一般来讲,某种工作场所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比较单纯的。而对于一个建设项目,特别是工艺复杂的建设项目,其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为避免受工作人员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结构缺陷,或工作疏忽导致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甚至发生重大的遗漏,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娴熟的专业基础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包括职业卫生、卫生工程、卫生检验等,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工业技术常识。在识别过程中,首先应遵守全面识别的原则,从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工艺流程、流料流程、维修检修等多方面入手,逐一识别,分类列出,然后对因素的危害程度作出进一步的识别。不仅要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应分析开车、停车、检修及事故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偶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2 主次分明原则
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遗漏。而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是为了去粗取精,抓住重点。在工作中,对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也是为了筛选重点,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危害因素。此外,每一种危害因素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毒性、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浓度(强度)及接触机会等的不同,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相差甚远。因此,在识别过程中应做到主次分明,避免面面俱到,分散精力。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定性识别后,通常还需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识别。通过现场采样分析,进一步判断其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以此作为评价工作场所或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客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