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焊接时未戴护目镜工面罩;
(17)电梯困人;
(18)使用砂轮机未戴护目镜;
(19)搬运有棱角材料未戴手套;
(20)作业现场通道堆手;
(21)在焊接强光作业现场停留;
(22)电工未穿绝缘鞋;
(23)在氨气压缩机现场巡视未戴耳塞;
(24)涂装区域通风不良;
(25)操作场地狭窄;
(26)仓库物品堆入不当;
(27)食堂厨师使用刀具不当;
(28)传染性疾病;
(29)食品变质;
(30)对员工的暴力行为等。
(二)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a.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三)辨识内容
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5、工艺过程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从根本消除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减少危险性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几方面考查;
b.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和专业的特点及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c.根据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典型的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6、生产设备、装置:工艺设备从高温、高压、腐蚀、振动、控制、检修和故障等方面;机械设备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误操作等方面;电气设备从触电、火灾、静电、雷击等方面进行识别。
(7)作业环境:存在毒物、噪声、振动、辐射、粉尘等作业部位。
(8)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方面。
对于重大危险源,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进行识别。
四、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例如甲醇的危险有害识别见表2-3:
表2-3 甲醇危险有害识别
标识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 英文名:Methyl alcohol; Methanol
分子式:CH3OH 分子量:32.04 UN编号:1230
危规号:32058 RTECS号:PC1400000 CAS号:67-56-1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澄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97.8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沸点(℃):64.8 相对密度(水=1):0.79
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 相对密度(空气=1):1.11
临界温度(℃):240 燃烧热(kJ/mol):727.0
临界压力(MPa):7.95 最小引燃能量(mJ):0.215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CO、CO2
闪点(℃):11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V%):5.5~44.0 稳定性;稳定
自燃温度(℃):385 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IIAT2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
毒性 接触限值:
对人体危害 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 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 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急救 吸入后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防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加强通风。个体防护:接触蒸气时,应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泄漏处理 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服。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室内温度小于30℃;远离火种、热源,防日光直射;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
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 16 项内容构成。
进行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物品分为以下9类:
(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五、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在系统或生产装置设计阶段,预防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消除;(2)预防;(3)减弱;(4)隔离;(5)连锁;(6)警告。
2、在生产施工阶段,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实行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机械强度试验;(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使用经安全认证的电气产品、重要设备设施和仪器有备用电源、应用各种防止人身触电的措施、电气防火防爆、应用防静电防雷电措施);(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3、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常识
采取有效的危险、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可以很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
A、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